老年黃斑病變是長者視力障礙的常見原因之一,而港人因遺傳因素,濕性黃斑病變的發生率較其他地區更高。香港大學的研究發現,港人日常飲食中若進食過多紅肉,同時缺乏深海魚和深綠色蔬菜等食物,會導致營養失衡,從而增加濕性黃斑病變的發病風險。此外,不良的飲食習慣還會促使自由基產生脂肪酸氧化物,進一步提高濕性黃斑病變的發病危險因素。該研究結果已在全球排名前 6% 的頂尖生理醫學期刊之一《自由基生物學與醫學》上發表。
老年黃斑病變的主要症狀是因視網膜細胞變性而逐漸出現的中心視力模糊。隨着病情發展,部分乾性黃斑病變患者可能會進展為黃斑部新生血管的濕性黃斑病變,進而導致視力迅速喪失。儘管目前濕性黃斑病變患者可通過注射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來控制新血管形成,但有效的疾病預防措施仍較為缺乏。
香港大學生物科學學院助理教授李忠英博士、博士研究生梁浩鏗,以及香港大學眼科學系榮譽臨床副教授王逸軒醫生和榮譽臨床助理教授伍立祺醫生開展了一項亞洲首例的觀察性研究。研究發現,香港人日常飲食中過多攝入紅肉,少吃深海魚和深綠色蔬菜,導致攝取的奧米加 – 6 脂肪酸過多,而奧米加 – 3 脂肪酸和類胡蘿蔔素不足,這種營養失衡會增加患濕性黃斑病變的風險。
該研究招募了 99 位濕性黃斑病變患者以及 198 位年齡和性別匹配的健康人士。研究人員從這些志願者中抽取血漿樣本,測定其中的生化物質含量,包括類胡蘿蔔素、脂肪酸及其氧化產物等,並通過問卷收集志願者的飲食習慣,以評估飲食模式與血漿相關成分的關係。結果顯示,受試者的深海魚平均食用率每周不到兩次,這不足以獲取奧米加 – 3 脂肪酸帶來的多重健康保護效果。
港大方面表示,這是首例顯示通過飲食調節合適的奧米加脂肪酸比例,可顯著降低年長者因自由基引起的黃斑病變患病風險的研究。研究團隊建議,人們應定期攝取富含奧米加 – 3 脂肪酸的食物,如鮭魚和亞麻籽,以及富含類胡蘿蔔素的食物,如菠菜、番茄和羽衣甘藍,從而預防濕性黃斑病變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