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人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眼睛容易出現勞損,或多或少都曾有視力模糊的感覺,看到一些如浮游物的東西,或出現黑點,這種情況相當普遍。有些人會下意識地揉幾下眼睛,情況便有所改善,不過眼科醫生提醒,千萬不要因為看似小事而忽視,因為這種俗稱「飛蚊症」的症狀,有可能是嚴重眼疾的先兆。
許多人可能聽過飛蚊症,但對其認識往往只停留在表面,甚至曾有眼科醫生指出,有人誤以為飛蚊症是蚊蟲飛入眼睛,詢問是否需要手術取出。
嚴格來說,飛蚊症其實是一種症狀,而非獨立的疾病。患者在看東西時,會看到一些浮游物,這些物體會像蚊子一樣隨著視線移動。當注視天空或淺色背景時,這些浮游物往往更容易被察覺。它們可能呈現點狀、網狀或線狀,數量可多可少,顏色則可能是灰色、黑色或半透明。
眼科專科醫生許用藍提醒,很多眼疾都可能引發飛蚊症的症狀。他特別指出,如果飛蚊突然變多,或同時出現閃光,甚至部分視野出現黑影,很可能代表有嚴重問題,例如視網膜受損或脫落。重度視網膜脫落是非常嚴重的情況,甚至可能導致失明。因此,一旦出現飛蚊症或閃光,應盡快就醫,接受詳細的眼部檢查。
飛蚊症的成因,大多與眼睛內的玻璃體液化有關,在此過程中可能產生懸浮物。雖然任何年齡都可能出現飛蚊症,但大多數情況是隨著年齡增長,玻璃體內的懸浮物逐漸增加,因此年紀愈大,出現飛蚊症的機率也愈高。
許醫生表示,絕大多數的飛蚊症屬於良性,對日常生活影響不大,通常不需過度擔心。目前尚未有藥物能有效根治此症,若出現飛蚊,患者可以嘗試慢慢轉動眼球,上下左右移動,有助於玻璃體液流動,有時能讓浮游物暫時離開視線範圍,減輕不適。若情況較嚴重,激光治療是一種選擇,其原理是利用激光將懸浮物擊碎,再讓其被眼球自行吸收。但若飛蚊靠近視網膜、晶體或黃斑區,則不建議使用激光治療。此外,三十歲以下、眼壓偏高或有青光眼等問題的患者,也不適合接受此類治療。
從中醫角度來看,良性的飛蚊症通常不需要特別處理,只要定期觀察即可。但若是退化性飛蚊症,中醫建議透過調理體質與加強眼部保健,來改善甚至根治症狀。
註冊中醫師陳漢雄指出,中醫將飛蚊症稱為「螢星滿目」,主要成因是腎虛,導致無法滋養肝目。除了人體自然老化外,罹患重症、女性生產等情況也可能造成氣血不足,進而影響眼睛健康。
中醫一般會利用補益肝腎或補氣養血的藥材,有助減輕飛蚊症狀。此外,也可配合針灸或眼部按摩,促進局部與全身的氣血循環。適度以指腹沿著眼眶四周按摩,能刺激眼部周圍的穴位與血管,有助加強眼部營養供應與氣血運行,長期堅持還能舒緩眼部疲勞及改善視力。
除了調整生活習慣,飲食方面也應以健康均衡為主。建議可自製護眼養肝的飲品,例如菊花護眼茶:取菊花十錢、枸杞子三兩、黃芪四錢,加上適量冰糖與八碗清水,先將枸杞子與黃芪放入鍋中,以清水煮約半小時,再加入菊花與冰糖,續煮十分鐘,放涼後即可飲用。
此外,像柴胡、青箱子、千里光、芍藥、菊花、石決明、蒺藜子等中藥材,也具有補肝明目的功效,可以根據體質適當搭配使用。不過,由於每個人體質不同,建議飲用前先諮詢專業中醫師,以確保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