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長時間留家,與家人相處時間增長,更容易產生摩擦,對心理健康造成不小壓力。 香港中文大學醫院建議市民積極應對,保持身心健康,並提供實用的心理調適方法。
心理壓力與調適策略
許多人因在家工作而產生焦慮、緊張、情緒低落等問題,這屬正常反應。 然而,若與家人產生衝突,則可能影響身心健康,此時應尋求協助,向朋友、家人或專業人士傾訴。
註冊臨床心理學家陳雅文女士建議,在家工作者應訂立時間表,規律作息,穩定情緒。 每天撥出時間從事自己喜愛的事情,例如閱讀、聽音樂、看電影等,提升正面情緒。 與家人相處時,應保持良好溝通,清晰表達想法,避免誤會。 若溝通過程中情緒激動,應暫停討論,待冷靜後再繼續
蔡曉陽醫師也提到,許多人因擔心物資短缺而焦慮不安,甚至失眠,長期下來可能演變成焦慮症或抑鬱症。 因此,如有負面情緒,應主動尋求協助,向他人傾訴。 充足的睡眠有助於提升免疫力,建議每日睡眠時間維持 7-9 小時。 若失眠,可嘗試離開床鋪,做一些放鬆的事情,例如聽輕音樂、閱讀等,待身心放鬆後再嘗試入睡。
居家運動與親子活動
長時間無法外出運動,也可能影響身心健康。 蔡曉陽醫師建議,市民可在居家進行簡單運動,例如原地踏步等。 若需外出運動,應選擇人流較少的地點,並注意個人衛生。
學校停課期間,陳雅文女士建議家長為孩子訂立時間表,安排規律的學習及活動時間,並鼓勵親子活動,例如一起烹飪、閱讀、玩遊戲等。 她亦指出,在沉悶的環境中,創意更容易被激發,家長可提供繪畫材料、手工藝材料等,讓孩子發揮創意,學習自娛。
總結
保持身心健康至關重要。 積極應對壓力,保持良好溝通,規律作息,從事喜愛活動,並尋求必要協助,都能有效提升心理韌性,積極應對每日挑戰。
相關文章:
相關產品:
-
Sale!
Out of stock
-
Sale!
Out of 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