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飲食中,五大類食物裡的「五穀雜糧類」常被白米、白麵等精緻澱粉取代,儘管衛福部長期推廣攝取全穀雜糧,但不少家長仍對如何說服孩子吃下這些食物感到困擾。營養基金會副執行長陳巧明指出,其實像玉米這類孩子普遍接受度高的食材,也屬於全穀類,家長不妨考慮以玉米取代部分白飯,作為日常飲食的一部分。
精緻澱粉易升糖 孩子長期食用風險高
陳巧明表示,精緻澱粉因缺乏膳食纖維,消化吸收速度快,容易造成血糖快速上升又迅速下降,不僅容易讓人感到飢餓,進而攝取更多醣類,長期下來還可能增加罹患第二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及肥胖等慢性病的風險。然而,許多家長因工作繁忙或孩子不喜歡,往往還是以精緻澱粉為主食,全穀類攝取明顯不足。
調查顯示,約四到五成兒童因口感、外觀或味道等因素,對傳統認知中的全穀類如糙米、燕麥接受度低。但陳巧明強調,「其實玉米就是營養密度很高的全穀類食物,而且超過六成孩子都喜歡吃。」
玉米營養豐富 葉黃素含量勝胡蘿蔔
陳巧明進一步說明,玉米的營養密度約為白飯的六倍,也就是在相同熱量下,玉米能提供更多種類與更高量的營養素。特別的是,玉米富含葉黃素、玉米黃素與α-胡蘿蔔素,對眼睛健康有極大幫助,甚至在保護視力方面的效果比常見的胡蘿蔔還要顯著,對於長時間接觸3C產品、又不愛吃胡蘿蔔的孩子來說,是很好的營養來源。
忙碌家庭可選罐裝玉米粒 提升全穀攝取便利性
針對現代家庭備餐的實際需求,營養基金會調查發現,近五成家長希望食材處理簡單,四成注重節省時間與上菜速度,另有三成五則希望孩子喜歡吃。陳巧明指出,罐裝玉米粒不僅方便使用,孩子接受度高,更有助於提升全穀類攝取量,非常適合生活節奏快的家庭。
不過,也有部分家長擔心罐頭食品含有不必要的添加物,對健康不利。陳巧明解釋,罐頭食品在製程中採用真空密封與高溫滅菌技術,因此不需額外添加防腐劑也能長時間保存,相對安全可靠。
巧妙搭配 改善孩子挑食習慣
調查也顯示,超過六成有挑食問題的兒童不喜歡吃蔬菜類,其中苦瓜、青椒與茄子名列最不受歡迎的蔬菜前三名,苦瓜更是超過七成挑食孩子的「最怕食材」。為了幫助孩子攝取均衡營養,陳巧明提出三項實用建議,讓家長可以更輕鬆改善孩子的飲食習慣:
- 切丁混搭法:將孩子喜歡的食材如玉米、菇類等切成小丁,加入主食或炒菜中,不僅能提升整體口感,也能增加孩子吃飯的意願。
- 口感對比搭配:將口感較軟與清脆的食材做組合,例如把茄子加入煎蛋中,再搭配玉米或小黃瓜,讓食物更具層次,提升食慾。
- 色彩鮮明吸引:運用顏色鮮豔的食材如玉米、小番茄、小黃瓜等進行搭配,不僅能增加視覺吸引力,也能讓孩子對食物產生興趣。
透過這些簡單又實用的方法,家長可以逐步引導孩子接受更多樣化的食物,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同時也能攝取到更全面的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