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店買滿$300順豐免運費,新客戶購買正價保健品滿$350,輸入NEW10即可享有9折優惠!
Search
坐月子多吃魚類補充DHA有助提升寶寶腦力

坐月子多吃魚類補充DHA有助提升寶寶腦力

產後坐月子期間的飲食安排,向來是新手家庭關注的焦點。多數家庭都知道,傳統月子餐中的麻油雞、腰子、豬心等食材能幫助產婦補養身體,但很少有人清楚背後的營養邏輯,以及如何科學選擇食材才能最大化補身效果。事實上,月子餐的核心在於精准補充關鍵營養素,其中「蛋白質」尤為重要,而魚類更是兼具營養與安全性的優質選擇。
月子餐核心:每日補足 65 公克蛋白質,撐起產後恢復與母乳品質
月子餐首要強化的營養素便是蛋白質,建議產後媽媽每日攝取量達 65 公克(約等於 4 份魚肉蛋豆)。傳統月子裡天天食用的麻油雞、腰子、豬心、豬肝,本質上都是為了補充蛋白質。為何產後需要特別強化蛋白質攝取?這與產婦的身體恢復需求和母乳供應密切相關。
從身體修復來看,不論是自然產還是剖腹產,產婦都會面臨傷口癒合問題。蛋白質作為「人體組織的修補師」,承擔著建造與修復細胞、組織的關鍵功能,充足攝取才能加速傷口癒合,幫助身體儘快恢復孕前狀態。
從母乳供應來看,蛋白質有「身體建築師」之稱,不僅是構成細胞、組織的基礎,還是合成荷爾蒙、酵素及免疫球蛋白的重要原料。若月子期間蛋白質攝取不足,會直接導致哺乳媽媽的泌乳量減少;即便有乳汁分泌,其中的蛋白質比例也會下降,影響母乳品質,難以滿足新生寶寶成長發育的營養需求。因此,產後媽媽需在日常基礎上額外增加 15 公克蛋白質攝取,且超過一半應來自高生物價值蛋白質,如魚、豬、雞、牛等肉類,其中魚肉的綜合效益最為突出。
為何首推魚肉?比雞肉更助修復,還能為寶寶補充 DHA
不少人會疑惑:傳統月子餐以麻油雞為主,為何現在更推薦多吃魚而非雞肉?其實,過去產後吃雞的習慣,更多是受食材取得便利性影響 —— 早年許多地區難以常態獲得魚類,而農家普遍養雞,雞肉成為最易獲取的蛋白質來源。如今食材供應充足,魚類的優勢便逐漸凸顯:魚肉中的蛋白質更易被人體吸收利用,能更快推動組織修復,對產婦傷口癒合的幫助比雞肉更顯著。
更重要的是,魚肉富含 DHA,這對新生寶寶的大腦發育至關重要。寶寶的大腦發育並非出生後就定型,而是需要持續的 DHA 供應。研究數據顯示,日本媽媽因日常飲食中魚類攝取量大,乳汁中 DHA 含量高達 22%,位居全球第一;2015 年高雄醫學大學與國衛院合作的研究也證實,產婦多吃魚能明顯提升母乳與臍帶血中的 DHA 含量。此外,Starling 博士在 2015 年《營養期刊(Nutrients)》發表的中繼分析,整合了 279 篇研究、超過 4 萬個案例後發現,孕婦與產婦增加魚類攝取,可有效促進孩子的神經發育、運動能力與智力發展,可見魚肉對母嬰雙方的長期益處。
吃魚避險指南:選對種類、避開高危部位,分散重金屬風險
提及產後吃魚,很多家庭會擔心重金屬污染問題(如汞、鉛等)。台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系教授韓柏檉在 2006 年 2 月《Chemosphere》期刊發表的研究便指出,母乳中確實含有汞,且都市媽媽母乳中的平均汞含量(2.02 μg/L),與漁夫血液中的汞含量(2.02 μg/L)幾乎持平;進一步估算發現,幼兒體內 96% 以上的汞暴露來源是母乳。這一研究提醒產婦,吃魚需講究「安全策略」,不能盲目攝取。
具體來看,產婦應優先選擇通過重金屬檢驗的魚類,或避開鯊魚、鮪魚等處於食物鏈頂層的大型魚類 —— 這類魚因壽命長、攝食層級高,體內易累積更多重金屬;反之,小型魚類如鯖魚、竹筴魚、秋刀魚,體內重金屬含量相對更低,安全性更高。同時,重金屬容易在魚體油脂豐富的部位堆積,因此食用未經檢驗的魚時,應避免吃魚頭、魚皮與魚內臟脂肪。此外,建議產婦攝取魚類時保持多樣性,不同種類輪流食用,通過「分散攝取」降低單一魚種可能帶來的風險,確保營養與安全兼顧。
gogoherbs
Author: gogoherbs

Leave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ps Shoes Jordan 4 Reps Sneaker Reps Reps Shoes Reps Shoes Reps Jordan
My Rewar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