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正值竹筍盛產,在炎熱天氣裡,無論是清爽的涼拌竹筍沙拉,還是鮮甜的竹筍湯,都是不少民眾鍾愛的消暑料理。民間流傳著「竹掃把掃馬路,竹筍子掃腸肚,體內的環保,筍子不可少」的俗語,足見竹筍在大眾心中的健康地位。然而,此前有一位網友在 PTT 上分享自身經歷:他買了一支竹筍回家,僅烹煮十幾分鐘便急著品嚐,沒想到吃了幾口後就出現呼吸不順、喉嚨發緊的症狀,類似海鮮過敏反應,最後確認竟是食物中毒所致,這也提醒大眾食用竹筍需多加留意。
竹筍與我們的日常飲食聯繫緊密,無論是宴席上的大菜,還是街頭的小吃,加入竹筍後都能增添獨特風味。不僅如此,竹筍屬於高纖維食材,有助於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排便,向來被視為美容減肥的理想選擇。從中醫角度來看,適量食用竹筍還能發揮利尿功效,輔助維持腎臟功能,推動體內各項機能正常運作,幫助排出多餘水分與代謝廢物,進而達到消除贅肉、清除喉間積痰以及增強體力的效果。
儘管富含纖維的竹筍被譽為「天然通便劑」,但和攝取其他高纖食物一樣,需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則,讓腸胃有足夠時間適應。若一次性大量食用,很容易引發腹脹、胃部飽滿等不適,反而對身體造成負擔。
除此之外,竹筍雖美味,卻也存在一些食用禁忌。竹筍性偏寒涼,且含有較多粗纖維與草酸,其中草酸容易與人體內的鈣離子結合,形成草酸鈣,不僅會影響鈣質的正常吸收,過量堆積還可能增加體內結石的風險。因此,患有嚴重胃潰瘍、經常劇烈胃痛、有胃出血病史,或是患有腎炎、尿路結石、肝硬化、食道下端靜脈曲張等疾病的人群,應儘量少吃或避免食用竹筍。
吃筍竟中毒?禍首是含氰配糖體
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營養師黃淑敏指出,天然蔬果中其實普遍存在一些天然毒素,只不過多數人對此並不了解。這些天然毒素包括生物鹼、含氰配糖體、血球凝集素、菇類毒素等多種類型,而竹筍之所以可能引發中毒,正是因為其體內的氰酸與醣類結合形成了含氰配糖體。
未成熟的竹筍或是筍尖部位,氰酸含量相對較高,因此在挑選竹筍時,建議優先選擇成熟的品種,並且務必徹底煮熟後才能食用。對此,黃淑敏呼籲民眾,處理這類食材時千萬不能心急,必須留出充足時間進行烹煮,確保食用安全。
黃淑敏還分享了一個烹煮竹筍的實用小技巧:先將竹筍的外殼完全剝去,仔細清洗乾淨後放入冷水中,開中火加熱至水沸騰,隨後轉為小火繼續烹煮 20 至 25 分鐘,之後關火,待鍋內溫度略微降溫後再打開鍋蓋。這種烹煮方式不僅能確保竹筍徹底煮熟,保留其本身的鮮甜口感,還能有效降低氰化物的毒性,讓食用更安心。她同時強調,只要掌握正確的挑選方法與烹煮步驟,就無需過度擔心食用竹筍會引發中毒問題。
這些天然蔬果也含「有毒」含氰配糖體
黃淑敏進一步解釋,含氰配糖體並非竹筍特有,在多種常見天然蔬果中也存在。俗語有云「桃飽人,杏傷人,李子樹下抬死人」,事實上,許多水果的種子,例如苦杏仁、櫻桃籽、李子核、桃子核、杏核,以及乾果梨、蘋果、梨等的種子,都含有含氰配糖體,因此千萬不要隨意咀嚼這些水果的種子。
黃淑敏特別提醒,這些含氰配糖體在植物體內酵素的作用下,或是經過加工處理後,可能會釋放出氰酸。這種物質會干擾人體正常的呼吸傳遞過程,導致食用者出現呼吸急促、氣喘、身體痙攣,嚴重時甚至會陷入昏迷,對健康造成極大威脅,日常飲食中需格外警惕。
相關文章:
相關產品:
-
Sale!
Out of stock
-
G-NiiB – Immunity Pro 免疫專業配方 28包
Original price was: $598.00.$498.00Current price is: $498.00. 加入購物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