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有過這類體驗:面對客戶長時間的冷嘲熱諷,尚能耐心忍耐,可回到家後,僅因家人一句無心之語,就忍不住大發脾氣?這背後可能藏著大腦的「情緒密碼」—— 你的杏仁核正釋放著從客戶那裡累積的「危機意識」,試圖用對抗的方式應對眼前的情境。
杏仁核:大腦中的「生存直覺中樞」
杏仁核是大腦負責處理情緒的核心區域,它能儲存過往經驗的結果,並快速做出判斷與分析。不同於理性思考,杏仁核會驅使人透過情緒直接反應,這類反應被稱為「生存直覺」,能在瞬間判斷事件是否會對自身造成傷害。
杏仁核引發的最直接情緒包括生氣、恐懼與難過,對應的行為反應分別是「戰鬥」「呆滯」與「逃跑」。在面對搶匪等真實危險時,這些反應能幫助我們大喊反抗、與歹徒對抗或趁機逃離;但將其套用在人際關係中,一旦接收到言語攻擊,甚至是「自認為的攻擊信號」,就容易出現生氣怒吼等過度反應。
前文提到的「對客戶忍耐、對家人發火」案例,正是杏仁核接收到「言語刺激」後,未經理智處理便將負面情緒儲存起來,等到下次遇到類似情境(如家人的無心詢問),就集中爆發。比如老闆一句「事情都處理不好」帶來的負面感受,會被杏仁核記錄,當家人問「怎麼沒幫我買東西回來」時,杏仁核便會將「未做好事情」的自責與羞辱感全部激發,最終導致情緒失控。
這種現象被稱為「杏仁核劫持(amygdala hijack)」,由心理學家丹尼爾・戈爾曼(Daniel Goleman)在 1995 年提出 —— 他同時也是「EQ 情商」概念的提出者。戈爾曼認為,儘管杏仁核在原始生存場景中能保護人類,但現代社會的「生存威脅」多來自人際關係,杏仁核的本能反應已難以應對複雜的現代情境。
被杏仁核「劫持」時,該如何冷靜?
當杏仁核被激活時,會增大大腦皮質的活性,促使身體分泌壓力荷爾蒙,同時抑制負責冷靜理智的大腦前額葉。這會導致專注力明顯下降、心跳加速,心思敏感的人尤其容易出現這類反應。此時,透過「專注訓練」可快速緩解:比如在情緒爆發當下,盯著某個物體(如桌上的杯子、窗外的樹)集中注意力,有助於快速冷靜;腹式深呼吸則能減慢心跳,平復生理波動。
在日常生活中,養成「專注做事」的習慣,也能降低杏仁核過度反應的概率 —— 當我們專注於具體事物時,會更關注「現實世界」而非「個人情緒」,減少杏仁核被觸發的機會。此外,杏仁核的反應與記憶儲存有關,因此「複寫負面記憶」是長期改善的關鍵:
當遇到危險或難受的事時,可先選擇「暫時遠離」而非「直接對抗」;情緒激動的狀態通常會持續半小時,其引發的生理反應(如心跳加速、血壓升高)則可能持續 4 小時。在冷靜的過程中,嘗試梳理自己的情緒類型(是生氣、恐懼還是委屈)、分析情緒產生的原因,並思考「若用其他方式應對,會有怎樣的結果」,避免讓記憶停留在單純的「情緒衝擊」上。
應對「杏仁核劫持」的具體步驟
- 即時遠離刺激源:首先離開引發情緒的現場,避免持續接收負面信號;
- 透過呼吸調節生理狀態:進行大口腹式深呼吸,透過規律呼吸減慢心跳、平復慌張;
- 用視覺專注轉移注意力:找一個物體(如手錶、牆上的裝飾)專注盯著看,暫時停止思考負面內容;
- 等待情緒自然降溫:感受自身狀態逐漸平靜,不強迫自己立刻「冷靜」,給情緒緩衝時間;
- 事後分析情緒根源:完全冷靜後,辨認自己的情緒類型(生氣、害怕等),明確情緒觸發點;
- 探索替代應對方案:回想當時的身體變化(如心跳加速、手腳發抖),並思考「下次遇到類似情況,除了發脾氣,還能有哪些處理方式」。
相關文章:
相關產品:
-
Sale!
Out of stock
-
Sale!
Out of 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