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佳節,品嚐粽子是不可或缺的應景習俗,然而粽子以糯米為主要原料,熱量相對偏高,讓許多關注體重管理的民眾對其又愛又怕。對此,全台規模最大的線上營養師平台 Cofit 營養總監張宜婷指出,粽子的食材選擇、製作手法以及各地獨特的包裹方式,都會使得不同粽子在口味與營養價值上呈現明顯差異。儘管粽子屬於高熱量、高油脂且低纖維的食物,但一年當中僅在端午期間淺嘗幾次,通常不會對身體造成太大負擔,可一旦短時間內大量食用,就可能引發多種不適狀況。
大量食用粽子易導致血糖驟升,還可能伴隨精神不振的問題。這是因為糯米製成的粽子,其澱粉結構較為特殊,在消化過程中需要消化酶花費更長時間分解,因此容易引發消化不良,進而出現腹脹、身體不適等症狀。不僅如此,粽子內常見的五花肉、花生等配料,均屬於高油脂食材,會進一步減緩腸胃的消化速度。另外,若一開始就攝入過多高油食物,還可能導致腸胃功能紊亂,甚至出現便秘現象。
每到端午,台灣南北兩地的粽子總會引發一場口味比拼,不少人為了不留遺憾,會嘗試各種口味的粽子,卻沒有意識到過量食用會令人產生睏意。對此,張宜婷解釋道,糯米本身屬於高升糖指數(高 GI)食材,儘管它需要較長時間消化,但對血糖的影響卻極為迅速。吃完粽子後,血糖會快速攀升,這就容易讓人感到精神萎靡;而血糖頻繁經歷驟升驟降的過程,也是導致體內脂肪囤積的原因之一。
台灣南北粽的熱量差異頗為顯著,這與兩者的製作方式密切相關。南部粽通常是將生糯米與配料包裹後,透過水煮的方式煮熟;北部粽則是先把米飯與配料略微翻炒,再包入粽葉中以蒸制的方式加熱。張宜婷補充說明,雖然民眾在食用前大多會以蒸制方式加熱粽子,但製作過程中的差異,使得北部粽的米飯口感偏乾硬,南部粽則更為軟糯黏密,而這種製作手法的不同,也直接造成了兩者熱量上的區別。
除了南北粽,民間常見的還有潮州粽,其製作方式與南部粽較為相似;另有甜口味的鹼粽,是用「鹼油」拌勻糯米後,再以粽葉包裹製成。無論選擇哪種粽子,都應記得適量食用,同時搭配足量的蔬菜與水果,才能在暢享端午美味之餘,避免節後體型走樣。
你偏好的是南部粽、北部粽、鹼粽,還是其他特色粽子呢?若想進一步了解全台知名粽子的口感、售價與營養成分分析,或是想知道食用粽子後血糖升高時,該如何透過有效方法燃脂減重,不妨加入健身工廠與 Cofit 我的專屬營養師粉絲團。6 月 18 日(星期四)中午 12 點,將邀請 Cofit 營養總監張宜婷營養師與健身工廠教練 Vito,共同開箱全台知名粽子,並現場指導運動,千萬不要錯過!